单踏板模式能替代刹车?新国标已下结论:3种场景必踩刹车
“松油门就减速,堵车不用来回换踏板”——单踏板模式凭借便捷性和续航优势,成为很多电车车主的首选。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从未停止:有人说“开惯了单踏板,刹车都快忘了怎么踩”,也有人遭遇“松油门减不住速”的险情。单踏板模式到底能不能替代物理刹车?2026年即将实施的新国
“松油门就减速,堵车不用来回换踏板”——单踏板模式凭借便捷性和续航优势,成为很多电车车主的首选。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从未停止:有人说“开惯了单踏板,刹车都快忘了怎么踩”,也有人遭遇“松油门减不住速”的险情。单踏板模式到底能不能替代物理刹车?2026年即将实施的新国
打上这些补丁,新能源汽车和辅助驾驶才安全?
近日,公安部牵头修订的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(GB 7258)》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。这份十年未大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,此次更新幅度之大、覆盖范围之广、条款细节之密,堪称近年来汽车行业最重磅的安全法规调整之一。
公安部 11 月 10 日公告,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计划,公安部已组织完成了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》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,现公开征求意见。
开特斯拉不用踩刹车?新国标直接判死刑!近日乘用车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,不仅给百公里加速设了 “5 秒下限”,更一口气出台 6 大硬性规定,直接剑指特斯拉等车企的 “创新设计”,今天就带大家扒透这些新规对普通车主的真实影响。
最近一份新国标征求稿冒头,最抓眼的就一条,每次上电或者点火,默认动力要把百公里加速拉到不小于5秒,发动机自动启停不算,这一句出来,朋友圈都在问,是不是以后车都要变慢?
最近汽车圈炸锅了!新国标征求意见稿一出,直接让特斯拉这类车企坐不住了。其中最狠的一条就是要求车辆启动后默认加速时间不能少于5秒,这等于直接给性能车上了紧箍咒。除了这条,还有一堆新规让车企们集体头大,从实体按键到单踏板模式,从门把手到智驾系统,几乎把当下所有流行
其中,《条件》针对乘用车新增的多项安全规范尤为引人关注,包括要求乘用车“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”,强制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载客汽车配备“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”,电动门把手提出机械释放与事故后开启的强制性设计要求。
公安部发布了新的征求意见稿,这个文件是在2025年11月10日公布的,主要针对大货车,尤其是那些经常发生事故的重型车辆,过去很多事故是由于刹车失灵、司机疲劳驾驶或车辆盲区过大导致碰撞行人等情况引起的,现在新规定要求这些车辆必须安装自动刹车系统、电子稳定控制系统
近日,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,其中“乘用车每次上电/点火后(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),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”引发广泛讨论。
近日,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,其中“乘用车每次上电/点火后(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),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”引发广泛讨论。
近日,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,其中“乘用车每次上电/点火后(发动机自动启停除外),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默认工作状态”引发广泛讨论。
近日,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征求《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》强制性国家标准(征求意见稿)意见的通知,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6年1月9日前。
加速性能抑制:加速性能限制乘用车默认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得少于5秒,通过限制动力输出降低急加速引发的失控风险。这一标准尤其针对新能源汽车瞬时扭矩大的特性,从源头减少超速和碰撞隐患。
货车司机看过来!以后所有货车(除垃圾车、低速车)都得装自动紧急制动和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,4.5吨以上配全景影像或盲区监测,危险品货车装驾驶人注意力监测系统,轮胎还要有爆胎应急装置,安全隐患直接堵源头!
虽说汽车市场不是许愿池,但很多车友还是抱着诸多期待去选车,既要续航达标,又要配置丰富,还得智能化程度高等等,但随着国产车的迅速崛起,车友的多种需求也被各大车企纷纷兑现。今天的主角就是来自于国产品牌阿维塔科技,属于迅速崛起的造车新势力,它旗下有款中大型轿车阿维塔
大家好,这次为大家详细体验的这一辆车是ZEEKR 001 2026款 Ultra+版 103kWh 四驱,厂商是极氪,级别是中大型车,车身结构是5门5座掀背车,官方指导价是32.98万。下面将会对这一辆车进行多维度解析,每个方面在同级别车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。
车型作为岚图汽车的开山之作,凭借出色的口碑和销量迅速帮助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。前不久,搭载全新鸿蒙座舱和华为乾崑智驾的岚图FREE+横空出世,为追求智能体验的消费者带来了含华量超高的新潮选择。
近日,问界全系车型正式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,其中主动安全领域再次升级,新增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辅助、哨兵模式等多项功能,以“场景定义安全”,关注用户用车痛点,筑牢用户出行的安全堡垒。
近日,问界全系车型正式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,其中主动安全领域再次升级,新增增强型自动紧急转向辅助、哨兵模式等多项功能,以“场景定义安全”,关注用户用车痛点,筑牢用户出行的安全堡垒。